周至县的大秦寺占地面积并不大,此前先后被佛、道两家接管,随着朝廷颁布均田令,一些不伦不类的殿、宫也被拆除,只留下了一座不大的木殿,以及一座七层砖石塔。
大秦寺能够被保留,是因为这里存放着唐德宗时期的《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》,唐武宗灭佛时,寺内僧侣将石碑埋藏地下,又在本朝推行均田过程中被附近百姓挖了出来。
若不是这一块石碑,大约官府是只肯将那座石塔保留下来,其余建筑都拆了变为农田的。
消息上报至京师后,礼部特意派了官员前来视察,然后拨款建了一座碑亭,将《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》保护了起来,同时拓文留存。
约翰.蒙特在敦煌府时被虞允文摆了一道,堂堂天父信徒居然去拜了三清,让他很是愤怒,却根本不敢表现出来。
远远看到那座砖石塔时,约翰.蒙特连忙表示,他不适合出现在其他宗教场所当中,实在是这座砖石塔跟他信仰的天主教没有一点儿相似之处。
虞允文解释了好半天,约翰.蒙特才将信将疑地跟随进入了那座木殿,殿中居然还有泥塑神像,本地负责扫洒的里正陪同介绍后,约翰.蒙特震惊得无以复加。
天主教是不讲偶像崇拜的,先前在高昌城时,他就觉得很奇怪,为什么景教在东方要设偶像,难道是受了佛陀的影响么?
现在亲眼见到唐朝时波斯人传入的景教寺庙,居然也有偶像崇拜,而且将天尊也就是天父耶和华塑成了是个穿着汉服的波斯人形象,约翰.蒙特无法接受。
他怀疑是不是景教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意外,或者这根本就是东方人的理解失误,然而看到《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》之后,约翰.蒙特彻底闭嘴。
《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》上除了汉字之外,还有叙利亚文字,这是做不得假的,约翰.蒙特懂得一些希伯来字母,而叙利亚文字与希伯来字母是有相通之初的。
除了这块在他眼中万分宝贵的石碑外,旁边还有几块石碑,雕刻了两篇从敦煌府传来的与景教有关的经文。
第一块石碑是阿罗本翻译的《序听迷诗所经》,约翰.蒙特看不懂汉字,便请求虞允文帮忙翻译。
“天尊当使凉风向一童女,名曰末艳。凉风即入末艳腹内,依天尊教。当即末艳怀身。为以天尊使凉风伺童女边,无男夫怀妊。令一切众生见无男夫怀妊。使世间人等见即道,天尊有威力。即遣众生信心清静回向善缘。末艳怀后产一男,名为移鼠。”
约翰.蒙特再次被震惊了,末艳不就是圣母玛利亚,移鼠不就是圣子耶稣吗?那么天尊自然就是圣父、天父,凉风就是圣灵啊!
第二块石碑则是阿罗本弟子翻译的《景教三威蒙度赞》,以汉字写就,七字一断,其中有“人元真性蒙依止,三才慈父阿罗诃”一句。
虞允文不懂景教,他只是按照华夏文化的习惯,将“三才”解释为天地人,但约翰.蒙特却激动得浑身颤抖了起来。
作为一名牧师,约翰.蒙特敏锐地察觉到,遥远的东方流传过的景教,帮助天主教解决了一个教义争端。
书本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