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阳想了想,今天也没什么事,倒是可以去白碱地挖点东西。
正巧出门的时候,远远看到于盛骑着二八大杠,撞开村口的狗尾草丛飞驰过来。车把上挂的香梨来回晃悠,惊得巷子里的大公鸡扑棱棱飞上土墙。
下了车子,于盛从车把上摘下带的水果,满满一大兜子,比姜翠萍一年拿的礼都多。
“阳哥,我大姨说你在这里,就特意过来看看。”
于盛掏出大梨给哈孜克和陈二一人一个。
“你怎么跑这来了,今天不用上班啊?”
“阳哥,银行那工作我早就不想干了,刚辞了,这不就跑过来跟你学习学习嘛,我想跟你干。”
一听说银行的工作都辞了,哈孜克跟陈二不禁倒吸一口凉气,这娃是真虎啊。
“放心吧阳哥,我妈他们都同意了,我这才过来的。”
“我这的工资可没银行的高,大家干的都是力气活,到时候你就知道后悔了。”
于盛自信的拍着胸脯,“后悔算我的。”
“那行吧,跟我去北大窑看看,正好有几个大学生在这里学习,你们都上过学,应该能聊一块去。”
大学生?
于盛兴奋起来,没想到连大学生都在这里学习,看来自己辞职是对的。
来到北大窑,大学生们都已经起床了,沿着北大窑跑了几圈,身上开始冒汗。
简单的介绍一下后,于盛就留在这里,跟他们一起学习。
没多久,大家吃过饭陆续赶了过来,除了二婶子他们,还有十几个生面孔,听说苏阳这样又要招工,都想来碰碰运气。
在他们的眼里,北大窑的活跟铁饭碗没啥区别。
随后,刘小成从屋里搬出来一张桌子,上面铺上一层布,将十几块的料子摆在上面。
有白玉、青白玉、米达且末料、黄玉、94于田料、羊脂白。
这些料子乍一看都长的白白净净,但是纹理结构和玉质完全不同。
这就需要考验大家的眼力和经验了。
“小成哥,这题会不会太难了?”苏阳小声嘀咕了一声。
“没事,大家都是挖玉多年的老手了,心里都有数。”
那十几个人看着眼前的料子,纷纷皱起了眉头。
大部分人都认识和白玉和羊脂玉,因为见得多。
但是其他的料子就见得少了。
上次那个文化局的专家来培训,也只跟大家培训了玛瑙料的鉴定知识。
这题有些超纲了!
那几个大学生也申请跟大家一起参与,开始掏出手电筒开始打光。
大学生挨个对比玉质棉絮,根据稀疏程度、形状大小、透光度等因素,开始查找课本了。
不过被刘小成制止了,翻课本这种行为跟考试作弊没什么区别。
大学生们离开了课本,开始皱眉噘嘴了。
大家停下手里的活,开始走过来看看,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,真庆幸自己之前没有这种考核,不然自己也够呛及格。
而村里的那些人,只好瞎猫碰见死耗子,开始瞎蒙了。
十分钟后,刘小成叫停了大家。
通过大家的表情来看,一个个愁眉苦脸的,似乎不怎么样。
饶是苏阳在看了一圈后,如果不借助系统的帮助,也不可能完全猜对。
“好了,时间到了,大家先把本子交过来吧,记得写上自己的名字。”
大家跟数学考试一样,把卷子放在桌子上。
刘小成翻看了一圈,不禁皱起了眉头。
“小成哥,咋样啊?”苏阳焦急的问道,接过来一看,也是有些牙疼。
加上大学生总共而二十人左右,居然十五个人都不及格,只有五个人及格,其中最高分也只有七十分。
看来课本上的知识和实践是两码事。
“方倩,不错嘛,得了七十分。”
方倩噘着嘴也不满意,“阳哥,我们其实就是缺实践,所以才到这边学习的,等今年毕业了,我想申请在这里工作几年,可以嘛?”
“这个...你们要是不嫌弃的话,乔木村自然是欢迎你们的。”
有大学生愿意留在村子里工作,这自然是最好的。
苏阳看了看他们的课本,有《玉石矿物肉眼与偏光显微镜鉴定》和《珠宝玉石鉴定实训》等书。
苏阳翻看了几页,都是复杂的图片纹路,以及各种专业名词,摩氏硬度、纤维交织结构、色调饱和度等,只记这些东西都能把人累死。
“这不就是读死书嘛。”
苏阳摇摇头,随即拉出了小黑板,在上面写了几句鉴定口诀。
羊脂白,凝如脂,灯照不见棉絮丝。
黄玉润,鸡油黄,色透不掺糖沁光。
且末料,带糖俏,脂粉压手裂不闹。
于田白,冰纹少,过灯细糯如米膏。
青白冷,灰不扰,水线腰间缠三道。
白玉暖,松不飘,刀刻留痕是石料。
苏阳一边写,大学生们开始手抄。
“阳哥好厉害,几句话就把厚厚的一本书给吃透了。”
方倩他们看着苏阳,眼神里都放光。
不过现在正是用人之际,刘小成只好根据分数高低,选了五六个人进来,跟着二婶子先学习几天,等过几天再考一次,要是达不到百分百的正确率,那也是白搭。
......
中午吃过饭,苏阳和哈孜克收拾东西去林场的白碱地。
路上碰到了张军,一把拽住了苏阳的胳膊:“阳子,后天就是劳模表彰大会了,你小子准备的咋样了?”
不提这事,苏阳都已经快忘了。
“放心吧张叔,不就是演讲吗,我都写好了。”
“这可不是小事,你先给我念叨念叨,我听听咋样。”
“张叔,等晚上我回来就去给你念叨,放心吧,我保证先感谢咱们的村的大力支持。”
“唉你这个巴郎子....”
说着,苏阳就赶紧开溜。
要不然非得被拉着去写稿子不成。
书本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