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书本网>其他小说>和田挖玉,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> 第205章 大学生来了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05章 大学生来了(2 / 2)

但过了一会,就缓过来了,刘小成来到外面跟苏阳哈孜克一起帮忙和泥,有说有笑的。

这时,外面的水泥路上传来一阵轰鸣的声音。

迎风开过来一辆东方红拖拉机。

苏阳站在坡上,看着那辆满载行李和人影的车斗,七八个脑袋像风中芦苇般摇晃。

“阳哥,这是大学生来了吧?”哈孜克踮着脚问道。

“看着细皮嫩肉的,兴许是大学生吧。”刘小成放下水泥兜子,瞅了一眼。

一听说大学生来了,北大窑的工人也闻声走了出来,准备看个新鲜。

随即,拖拉机停在北大窑门口,张军从车上下来,招呼着车上的几个年轻人下来。

一共有五个人,三男两女,看上去二十出头,年轻气盛。

“大家都下车吧,咱们到地方了。”

大家下了车,背着背包,好奇的打量着北大窑,眼神闪过一抹落寞,兴许是有些失望了。

“巴郎子,这就是咱们乔木村的玉石鉴定所,大家别看地方破,但咱们可是全国第一家鉴定所啊。”

张军得意的跟大家介绍道,来到苏阳面前:“这位苏阳同志就是咱们鉴定所的负责人,你们不是一路上憋了很多问题嘛,现在可以问了。”

那些大学生们打量着苏阳的模样,看样子跟自己也差不多大,开始低声嘀咕起来。

“好年轻啊,这是真的假的啊?”

“感觉跟我们差不多,村长不会唬咱们吧。”

其中有一位扎着双马尾的姑娘,脸上洋溢着笑容,认出了苏阳:“对,就是他,我在报纸上看过他照片,他还是最年轻的玉雕大师呢,作品品还入选了大会堂呢!”

这些大学生们平时学习玉石技艺,对于雕刻这方面也有所了解。经这么一提醒,大家伙反应过来,确实在报纸上见过!

“哇塞,你就是苏阳大师?”其他几位大学生顿时露出惊讶的嘴巴。

“天呐,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嘛!”

“苏阳大师,你是我最崇拜的偶像,我也是学玉雕的,我叫方倩。”双马尾姑娘激动的伸出手,跟苏阳握了下手,满脸的开心。

其他人也纷纷伸手握了一下。

就跟明星见面会似的。

苏阳看着他们一个个青春勃发的样子,也是羡慕了。

“阳子,这些大学生们就交给你了,你给安排安排,有什么事就来找我,我就先回去了。”

“没问题张叔。”

随后苏阳带着他们跟北大窑的工人们打了个招呼。

“这位叫刘小成,是咱们鉴定所管事的,这位是负责一组的二婶子,这个傻大个是二组的二虎,你们以后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问他们。”

二婶子他们笑笑打声招呼,握了握手,搞得还挺正式的。

“另外,你们就先窑里对付几天,现在正在粉刷窑面,有点乱,但是你们住的地方已经收拾好了,农村反正就这条件,吃饭呢就跟大伙一块吃,你们也别嫌疑。”

几名大学生四处看了一眼,高兴的点点头:“放心吧,苏阳大师,我们来就是学东西的,不怕吃苦。”

方倩开朗的笑笑:“大家都把行李搬到窑里吧。”

苏阳拍了拍哈孜克的肩膀:“哈孜,你也去帮帮忙。”

收拾好住的地方,苏阳便带着他们四处逛逛,这些大学生都是来自京城的学校,除了方倩的玉雕专业外,还有珠宝设计,玉石鉴定等专业。

一路上他们跟在苏阳身旁问东问西。

“苏阳大师,请问你是几岁开始学玉雕的,是童子功吗?”

“苏阳大师,你怎么想到要成立鉴定所呢?”

“苏阳大师,你以前也在河床上挖玉吗?”

“苏阳大师,你结婚了吗?”

......

苏阳对于这些问题,也是简明扼要的解释了一番。

随后看向大家,“大家就不要叫我什么大师了,我比你们大不了多少,就叫我阳哥好了。”

“嗯,阳哥。”方倩爽朗的叫了一声。

中午吃饭的时候,加上老郑的水泥匠,满满当当的几十口子人。

看起来格外热闹。

幸好今天热巴嫂子来了一个新帮手,村里的李寡妇,三十多岁,手脚勤快,男人当年上山被哈熊扑死了,自己守了几年的寡。

虽然是寡妇,但是在村里也是香饽饽。

谁让人家屁股跟磨盘似的,走路都能把老爷们的眼珠子给拽走。

平时那些闲人,端着碗没事就往人家家门口坐,等着献殷勤。

眼下,跟着热巴一起下厨,有了基本工资,生活也算有了着落。

两个人忙活起做饭的事,也快了很多,一个人盛饭,一个人打杂,两个女人腻在一起什么都能聊,北大窑的男人都聊了个遍,尤其是那李寡妇,那是对村里的老爷们如数家珍。

“热巴嫂子,你跟我小成哥你俩咋样,合适不?”

李寡妇冷不丁的问上一嘴,热巴嫂子一愣,“什么合适不?”。

“嫂子跟我就别藏着掖着了,你们结婚那么多年都没动静,是不是我小成哥不赶趟啊...”

“没有没有,赶紧盛饭。”

....

下午的时候,几名大学生在屋里跟大家学习,二婶子他们不懂理论知识,但是鉴定起来,那是手拿把掐。

大家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的玉料子,平时在学校翻来覆去就那几块标本,早就早就透了。

现在才知道,学校和实践那是两码事。

大家学的很认真,有问题就问,二婶子他们也很乐意解答。

苏阳和哈孜克,下午的时候去了林场。

哈孜克赶着羊群,苏阳回到家里背上了五五六式半自动步枪。要是碰到什么野物,也能顺便改善生活。

现在这个季节,村里人放羊的多了,大家赶着自家几头羊,往林场里一拴,等吃饱了再牵回家。

春天的林场有不少好东西,除了有一些菌子之外,还有很多党参和锁阳。这是一种药材,巴扎上都有人收,尤其是锁阳,晒干的五块钱一公斤。

也有些人,不惜冒着险前往林场的白碱地里挖锁阳,收拾干净后去药店卖。

但是白碱地位于林场的一侧,需要穿过一段林场,那地方的土地冒碱,太阳光下白晃晃的,跟盖了一层雪似的,跟叶尔羌的戈壁滩差不多。

那里没有高大的胡杨木,有一些芦苇子,最多的就是蓬蓬草,在春天是绿油油的一大团,由于四面有林场挡风,那边有很多鸟都在里面孵窝。

“阳哥,咱们往哪走?”

“去白碱地看看,那边蓬蓬草多,打几只大头雀也好。”

“行,大头雀最香了!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书本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