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子妈再三道谢,一步三回头地走了。
成子妈走后,刚子奶奶又长吁短叹了好一阵子,跟苏桐唠叨了不少张守成家里的事儿。
乡下晚上没有娱乐活动,成子奶奶早早就上炕睡了。
苏桐躺在炕上却睁着眼,待四周渐渐安静下来时,起了身,一闪身出了门。
白天路都已经记得很清楚了。
她直奔张德彪着那座青砖大院子。
院墙不高,她很轻易就翻了过去,悄悄潜到了房子的后面。
张德彪的几个闺女早就嫁人了,如今这院子里住着张德彪和他婆娘,他的小儿子送到县里读高中了,是村子里少有的“文化人”。
只有一扇窗户亮着灯。
苏桐悄悄潜到了那扇窗下。
正好听到他婆娘在说话:“万一今天找来的真是丢的那娃娃咋办?”
旁边有男声响起,应该是张德彪。
“是又咋样?现在才找过来!黄花菜都凉了!咱闺女在那家里已经生活了这些年,咋可能说退就退回来!再说了,那姑娘一看就是软心肠,早就把咱闺女当亲闺女养了。”
“我这不是担心么?养得再亲也是养的,哪比得上亲生滴!”
“你这婆娘一天天尽操瞎心,这么多年了,上哪找那姑娘去!我们都找不着,别人更找不着!一点消息都没留,拿啥找咧!”
“都怪你!当初要是多问几句,也不至于现在想找也找不着!要是能找着,没准我还能跟着小闺女享享福!”
“你个瓜怂,说你笨你还不相信!当年人家拿五百块是啥意思!就是不要再有来往的意思,本来娃娃年龄就偏大,领回去怕养不家,人家哪能让你再找着消息……”
苏桐听到这里,便知道张德彪一家是真的不知道消息了。
她静悄悄地又翻出了院子。
回来时,刚子奶奶睡着正熟,没有醒。
第二天一早,苏桐便辞别了刚子奶奶一家。
她把所有的点心糖果都留给了刚子兄妹,另在刚子奶奶枕头下压了五十元钱。
这是对她和她的妈妈都释放过善意的一家人。
经过一番辗转,两天后,她坐上了进京的绿皮火车。
进京没有直达列车,她需要先坐近三十个小时的火车到达豫省郑市。
在郑市中转,之后又是二十多小时的火车抵达京市。
一路摇摇晃晃,差不多走了半个华国。
一九七七年农历二月十六清晨,苏桐踏上了京市的土地。
她站在京市火车站的门口,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流人海,不禁有些感慨。
这个城市她并不陌生,前世她便生活在这里,求学工作也在这里,直至奔赴战场才离开。
现在,她又回来了,看到了这座城市青涩的样子,虽然还不够繁华时尚,但是依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。
书本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