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但,陛下,有些部落我大明能管的住,可也有些部落,我大明管不住啊,想着让他们远走他乡,必要的时候,还是要动刀枪的……”
“现在我大明军威正盛,更无蒙古外患,正是对这些人动手的时候。”
“臣来到京师任职之后,还是非常担心辽东局势,蒙古人强势之时,女真人得以我大明庇护,可蒙古人势弱,我关外边军的大敌,实际上就已经成了这些臣服于我们的女真部落……”
“他们此时臣服,是因为畏惧我大明,可有朝一日,他们翅膀硬了,极有可能成为我大明在辽东心腹大患……”
“陛下,既然要迁移,便往更远的地方迁……”
“西北一部,西南一部……将其打散,永为我大明军户……”
女真有多少人啊。
没有经过细致的统计。
但汉民却有将近两百万,而野人女真,建州女真,海西女真这些女真主体,加在一起,大概有三十万人。
大明此时想要完成这个大迁移,是有能力,有手段办到的。
这也是李成梁进入京师之后,第一次在皇帝面前说了那么多得话,当然主要得原因,是聊到了他最熟悉的那一块了。
朱翊钧听着李成梁的话,不住的点头,便是赞同。
而申时行在这个时候,眉头皱的更紧了。
“如此大规模迁徙,钱粮调度、族众安置、地方矛盾皆需缜密筹划。且女真部落视辽东为根本,强行迁徙恐生变故。”
“申大人,陛下刚刚都说了,给其军户身份,许以土地牛羊,再若有不从,便以'抗旨'论处……辽北、辽南两大总兵,十万余众暗中整备,女真部落他迁也要迁,死活不愿挪窝的,就让他们死在辽东……”李成梁冷冷的说道。
话音未落,申时行已是急步出列:“陛下!女真部族盘踞辽东百年,根基深厚,即便强迁,其族众心中怨恨难消,恐成西北新患,且西北哈密等地本就粮储不足,骤然安置数万人口,岂不是要掏空当地府库……"
“申大人只知纸上谈兵,当年成祖皇帝五征漠北,粮车连营百里,何曾惧过耗费?今不过迁移数万,还是已经成了我大明军的女真人,陛下既许以厚利,西北又有麻贵铁骑震慑,量他们不敢生乱……”李成梁说着说着,忽见一旁的戚继光一言不发,当下,赶忙开口:“靖国公,您觉的我跟申大人谁说得对……”
戚继光听到李成梁发问,稍稍愣神片刻,而后开口说道:“陛下圣裁深远,女真骑射之术确可补西北之短。然申大人所言亦有道理,迁徙之事需徐徐图之。臣以为,可先选三千精壮编入麻贵麾下,试其战力,再作长远计议。"
“戚将军所言稳妥,但陛下之十年计划,贵在雷厉风行。臣在户部清查过账册,若裁撤部分冗余卫所,省出的粮饷足以支撑首批迁徙。至于安置,可效仿洪武年间大槐树移民,以屯堡之制将女真与回民混编,相互掣肘。”
官员们吵了起来。
而朱翊钧的眉宇间却是越发的舒展……
他越发的觉得,这个事情能干。
殿外忽起狂风,将殿角铜铃震得叮当作响,朱翊钧心中清楚这场牵扯百万军民、横跨万里山河的迁徙大计,或将重塑天下格局……也能彻底的解决第二个努尔哈赤产生的问题……
成了军户之后,说白了,就是大明朝的子民了,过个四五十年,哪里还有女真人这个族群呢……即便有,也是老一辈人心中的事情了……
书本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