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批八十余架投石机全部布设到位,汉军营地后方,随军工匠们仍旧在忙碌地制作着投石机。
虽然笨重、操作繁琐复杂,但投石机有一个汉军制式火炮也比不了的优点,那就是射程足够远。
尽管投石机与汉军火炮也有着共同的缺点,那就是准确度不足,但实际上汉军重型远程抛射武器是两个方向齐头并进,即朝廷重视火炮的同时也从未停止过对投石机的各种改进。
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、召开了最后一次军务会议后,阮小二便下达了进攻的命令。
投石机发射的“飞鸦弹”与火炮发射的略有不同,毕竟推进方式不同,所以刘锜赶到平安京附近、选定了营地后,就命士兵以及跟随而来的辅兵、民夫们收割了大量的青草、藤蔓、树枝,然后就地晾晒。
这些晒干了的青草、藤蔓,就被随军工匠们组织人手编织为草笼,飞鸦弹被包裹在中间,外层是浸泡了火油的干草,头脑灵活的工匠们还在其中掺杂了些鹅卵石。
第一发试射开始了,蹲在望楼上的潘绍从扶手的空隙向最近的一座投石机看去,已经被点燃的草笼,便拖着越来越明显的黑烟,向不远处的平安京飞了过去。
那草笼在半空中越烧越红,然后掠过平安京的城墙,砸进了城墙后面。
周围大土堆上的望楼纷纷摇动了红旗,表示试射距离满足要求。一般而言,弓弩、火炮、投石机等的试射,都是由靠后的士兵们操持着武器进行的,为的就是控制覆盖面。
数分钟之后,八十余枚拖着黑烟的草笼便铺天盖地地向平安京西南方向飞行而去,同时还有近五十门火炮开火,以火药的威力将飞鸦弹投掷了出去。
“西南菖蒲寺艮位火起!”
每个大土堆上都有望楼,设有专人瞭望,于是很快就有消息从丙字土山上的望楼传了回来,阮小二回头看了一眼,看到一名行军参军在沙盘上快速标记了下来,插上了一面波浪形的小红旗,便点了点头。
平安京西南方向有一条小路被称为菖蒲小路,得名自那里的一座小型菖蒲神社,不过汉军认为日本的神道教就是效仿俺们中原传入的佛教、道教、掺杂了阴阳学说和鬼神故事,便不称神社而称寺。
菖蒲寺周边属于第一轮纵火的中心,阮小二的要求,就是先将菖蒲寺周边给烧了,引发大火,从而不断向内蔓延。
汉军对平安京的整体布局也相当了解,划定区域,逐区纵火,保持平安京在汉军射程范围内,总有一片区域火势不断,这就是纵火专家赵立给出的方案。
投石机与火炮的持续发射,一直到黄昏时才结束,这个时候城内的百姓在被驱赶数次之后,才再次壮起胆来想要灭火。
然而晚饭结束后,靠着城内还没有熄灭的大火为指引,投石机又发射了数轮,于是这一场平安京西南的大火,就此燃烧了一整个晚上。
书本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