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书本网>网游小说>夺宋:水浒也称王> 第1168章 火烧平安京(三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168章 火烧平安京(三)(2 / 2)

三百多年的平安京,其中住满了倭人公卿贵族商人,杀入城中,抢上一回,以朝廷的大气,便是只有三成、四成作为战利品分配,东征军将士们都能吃个饱不是?

所以先烧右京,威逼城内投降,将天皇并公卿们“请”到中原“享福”去,再烧了左京也不迟!

汉军并非不能以火炮击毁城墙杀进去,但以往的战事已经证明了,倭人守城的习惯与中原是不同的。中原认为城门一旦失守,那么城池必破;对于倭人而言,城门丢失只是开始而非结束,他们更喜欢打巷战的。

所以必须用一场大火,告诉平安京内的倭人们,不管你们躲藏在哪里都是不安全的,最好早点儿投降!

尽管汉军也有着熟练的巷战经验,但是能够避免还是避开为好,因为巷战实在太不好打了!

其实汉军推进到了平安京城下,若是朝廷肯接受所谓天皇的投降,汉军一样是可以进入到平安京的。

但是“天皇”在日本有着政治、宗教等多重意义集于一身,若要征服日本,天皇就不能继续存在,至少也不能继续在倭国本土存在。

一旦接受了天皇的投降,若汉军再对平安京发起抢劫,那意义就完全变了,战争状态下的抢劫与投降后的抢劫完全是两码事。

这不是王伦非得搞道德标准,而是华夏自古以来的传统就是如此,简单来说,战争状态下的抢劫师出有名,投降后的抢劫就跟杀俘杀降一样了。

就像金国灭亡、王伦优待完颜希尹一系一样,西夏国主李乾顺拼着自焚给儿子挣得一条活路,大理国的权臣高量成兵败主动投降,王伦都得给予他们足够的地位。

因为这彰显的是大国风范,不管怎么说中原王朝要让周边蛮夷、藩属国信服,就得如此表现。

这也是为什么朝廷对东征战事几乎不宣扬的主要原因,中原王朝表面上的仁义面孔总得维护一下吧。

在这一点上,赵立的政治敏感度是不如潘绍的,不过赵立有个优点,上级说是啥他就干啥呗,他对日本这个岛国无感,既不喜欢也不厌恶,将军们有所考量,那他就照做。

于是赵立很快制定了一个针对平安京西面地区的纵火计划,这个计划需要汉军使用大量的投石机,随军的工匠们便迅速地忙碌了起来。

从平安京到福原城,汉军的风向观察点也沿途设立了起来,随着阮小二的调度和一道道命令,登陆的数万大军全都开始忙碌起来。

汉军的最终目标已经确定,那就是赶在飓风季到来之前,在日本烧一把大火!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书本网